1月25日,陳光標率領其公司40名員工來到南京街頭一飯店吃剩飯、剩菜。在出發前,陳光標不僅給員工開了“動員大會”,還給每個員工發了一雙筷子,并強調:“說百遍不如做一遍”。陳光標表示,從明天開始其公司食堂不燒晚飯,鼓勵員工走上街頭飯店吃剩飯、剩菜,希望能夠以點帶面,讓更多人節約糧食和水電。
和以往一樣陳光標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在中國的公益人士中,陳光標絕對是一個另類,他每次的公益行動都是那么得高調特別。之前有開飛機抓小偷、送現金扶貧、為環保砸車、登《紐約時報》宣示釣魚島主權等等。此次吃剩飯,也正是響應政府近日倡導的勤儉節約政策。
有很多人質疑陳光標是在作秀,目的是樹立自己的形象,倡導節儉完全沒有必要去吃剩飯。其實,陳光標是否作秀并不重要,即使高調吃剩飯是在作秀,那也應該為其叫好。起碼他真正為節儉去做了,并且開創了有錢人吃剩飯的先河,給那些動輒一頓上萬的公款吃喝或商務招待一記響亮的耳光。
提倡節儉,反對鋪張浪費。不管是在困難時期,還是在小康社會,這都應該是提倡的社會風尚。有人說“提倡節儉對GDP不利”,從表面的數據看確實是這樣的,但那并不是“綠色GDP”,如果要按目前流行的“綠色GDP”去統計,呈現出的數據會很難看。事實上,只要社會資源能夠有效配置,提倡節儉根本影響不了GDP,反而對GDP的優化有幫助。
“陳光標吃剩飯”帶來的示范作用值得我們深思,提倡節儉主要針對的就應該是公款吃喝和富豪浪費。公款吃喝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對其規范理所當然,“光盤”行動用在這里尤其具有實效和現實意義。近年來,富豪們奢侈的生活頻頻被曝光,對他們的這種逆社會風尚的行為,我們往往只能無奈地抱怨,“錢是人家的愛怎么花咱管不著”。用制度從消費終端上提倡按人定量、賣半份菜、“光盤”等節儉行為,可以對富人的這種奢侈浪費形成一定的制約,引導社會理性消費,這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一件好事。
陳光標那么有錢,都能夠放下身段去吃剩飯,我們為什么不能?拿著納稅人的錢去公款吃喝的公務人員為什么不能?那些同樣有錢的富商巨賈為什么不能?這就是陳光標吃剩飯帶給我們的,應該為其“高調節儉”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