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今天是二伏第一天,明天(22日)就是大暑節氣,中伏是三伏天里面最熱的一段時間,中伏吃什么最好?
2021中伏吃什么傳統食物?
吃面
在北方,講究“頭伏餃子二伏面”,雖說面條可以天天吃,但是在二伏這天,老字號華天延吉餐廳里早早就會有不少市民排隊吃冷面,冷面以鮮香、酸、辣、甜、咸,五味中和,再加上筋道的面、清爽的面湯、泡菜牛肉雞蛋的配料的加入,二伏的時候吃上一碗,清涼又舒坦。
在河南,除了燴面、豆角燜面,涼面條也是一道獨特的美味:煮好的手搟面條過涼水,加上番茄雞蛋鹵子,再放上黃瓜絲,荊芥,最后澆上兩勺蒜汁,攪拌均勻即可。這里面添加的黃瓜絲、蒜汁和荊芥是吃涼面條的精髓所在。
在山西,“二伏面”的種類太多了:有犧湯(主要原料為優質羊肉、羊頭、羊臉、羊骨架、肝、脾、腎、肺、血等)、清湯面、臊子面等湯面,燜面、熥面、涼面等干面,還有搓魚魚、拉條子、掐疙瘩、剔拔股、揪片子等不同形式的面食。簡單的一碗蒜泥麻醬涼面就能讓人吃完由內向外地舒服:煮好的面條過涼水,加上黃瓜絲、香菜、小蔥,再淋上芝麻醬,吃時別忘就幾瓣大蒜。
喝茶
在江南地區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說法。
伏茶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在清朝時達到頂峰,一直延續至今,三伏天的時候,氣溫非常高,這個時候可以喝一些具有清熱的茶飲,幫助身體解暑,很多夏天常見的植物都可以運用到其中來。
吃鴨
在南方地區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的說法。
人們認為三伏天的時候溫度較高,身體能量的消耗也比較大,所以,應當要吃一些具有滋補作用的食物,來幫助身體補充能量。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喝鴨湯,可清熱滋陰。
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到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豬蹄,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