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童和梓潼沒有區別。都是唐宋時期皇帝私下對皇后的稱呼,也可形容夫妻伉儷。是從小童衍化而來,子與梓中古聲韻相同,具有同音通假的條件,梓為木中之貴者,古人以梓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僅是為了母儀天下,更重要的是為了建子嗣、承大統,以延續和維持王朝的長久統治。
來由演變:
君夫人是諸侯正配夫人,比起后來的皇后,差了一個等級。秦始皇滅六國后,就不愿稱王,而稱皇帝,以示尊貴,照此推理,皇后也不能再沿稱過去君夫人的各種稱謂,但是事實上后來的皇后仍然沿襲前稱。如《后漢書·皇后紀第十上·鄧皇后》中即有“小君”之稱:“至各立為皇后。辭讓者三,然后即位,手書表謝,深陳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選?!边@里的“小君”顯然是皇后的謙稱。
那么,“小童”何以在宋元時期會變成“子童”的呢?有人考證,其中原因應與當時的文化心理有關,南宋至元,程朱理學大盛,封建倫理綱常被奉為永恒不變的天理。政治上的低氣壓,必然使話本作者及使用者十分謹慎,“小童”雖然有據,但似乎用“小”稱皇后有不敬之嫌,于是以“子”取而代之,因“子”也有“小”義,“小童”便衍化為“子童”。
而“梓童”的稱呼又是從“小童”衍化而來,“子”與“梓”中古聲韻相同,具有同音通假的條件,且“梓”有以下諸訓:《尚書大傳》引商子曰:“梓者,子道也?!薄对姟む{風·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疏〕陸機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為梓?!墩滞ā罚鸿?,百木之長,一名木王,羅愿曰:室屋間有此木,余材不復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