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是什么 元宵和湯圓有何不同
1、做法不同
南方的湯圓是「包」出來的
北方的元宵是「搖」出來的
湯圓是把生糯米粉先用熱水或冷水和成粉團,然后把各種餡心包進去,搓成圓圓的,表皮光滑黏糯。
元宵是要先做好固體的餡兒切成小塊兒,蘸上水,然后在放慢生糯米粉的篩漏上搖啊搖啊搖,邊搖邊撒點兒水,等餡兒全滾上粉滾成圓球,表皮干燥松軟、偏薄。
2、餡料不同
湯圓的餡偏軟,咸甜葷素選擇眾多
元宵的餡偏硬,一般單一甜口為主
湯圓餡兒可鹽可甜,可葷可素,除了最為傳統的黑芝麻、五仁、豆沙、山楂餡兒,還有很多粗糧、水果、鮮花口味的,以及喪心病狂的梅干菜燒肉、香菇鮮肉餡兒。
元宵相對單一都是甜口的,傳統為主,黑芝麻、豆沙都是常見的餡兒。
3、吃法不同
湯圓多是煮著吃,也有炒著吃的
元宵多是炸著吃,也可以煮著吃
湯圓煮熟需要的時間比較短,大概3 —— 5分鐘浮起來就好,煮后的湯是清湯。
元宵煮熟需要的時間長些,往往要10分鐘以上,煮后的湯因為生糯米粉吸水變成渾湯。
4、儲藏不同
湯圓可以冷凍起來,所以保質期比較長
元宵冷凍容易開裂,所以保質期比較短
因為湯圓比較容易儲存,所以全國各地都能買到速凍湯圓,全年也都可以吃到。南方有些地區會在春節、冬至等日子吃湯圓。
而元宵稍多放幾天或者冷凍后,就容易開裂,保質期很短,通常都只有北方能夠現場制作、當日售賣,更像過節有氣氛。
元宵節吃元宵還是湯圓
元宵和湯圓都是元宵節中國的節日食物,北方有“滾”元宵,吃元宵的習俗;南方有“包”湯圓,吃湯圓的習俗。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因為是年后第一個十五月圓,所以也稱為“上元節”。過年作為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是一個持續時間將近大半個月的過程,從年前開始準備,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算是結束。元宵節就是年節里最后一個高潮。
在正月十三左右,大街小巷都開始張燈結彩,為慶祝元宵節做準備。到了元宵節這一天賞燈、猜燈謎、賞煙花、吃元宵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慶祝。但這個元宵和湯圓卻是兩種不同做法,不同口感的節日食物。
北方人吃的是元宵,是將餡料做好切成小塊,然后將餡放在簸箕里,再撒上糯米粉,通過不斷地晃動簸箕,讓一塊塊的餡料在簸箕里沾滿糯米粉,最后形成一個個裹著糯米粉的小球。北方的“滾元宵”就是這樣制作的,“滾過”的元宵外松里緊,嚼勁大。
南方吃的是湯圓,湯圓的做法比元宵要簡單,就是把糯米粉和成面團,包上拌好的餡料就可以,和包餃子的做法沒有什么差別。因為和好的糯米面團經過了水的糅合,所以不會在煮的時候溶解太多的淀粉,湯圓湯是比較清澈的,可以放一些桂花和酒釀在里面做成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