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之為“母親河”。現在大家看到的黃河水是黃色的,那么,黃河水自古以來就那么黃嗎?黃河水自古以來就是黃色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黃河水自古以來就那么黃嗎
不是自古以來就那么黃。在很久以前,黃河水并不怎么黃,它的名字不叫黃河,而叫大河。到唐代,人們看到的大河是黃色的,就給它取個“黃河”的外號,沒想到外號竟最終代替了它原先的名字。在周秦時,黃土高原大半是森林,黃河水也較清澈。隨著黃土高原的開發,山上的林木被逐漸砍掉,每逢下雨,雨水夾帶著毫無抵抗能力的泥土,由山上流到山下,由小河流進大河,這種情況愈演愈烈,使得黃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最終造成黃河河水渾濁變黃。
黃河的上游地區是著名的黃土高原,高原的典型特征是深厚的黃土層,土質疏松貧瘠,缺少植被。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地區,該地區水土流失嚴重,黃土土質疏松,多垂直方向的裂隙,許多物質易融與水。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俱下,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黃河簡介
黃河發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9個省區,全長5464千米。黃河和它的支流,哺育了無數的中華兒女,黃河流域被稱作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黃河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在北方大地上蜿蜒流淌,雄渾壯闊。然而黃河又是一條聞名世界的富含泥沙的河流,對于黃河水泥沙含量之高,歷史上居住黃可岸邊的人們喜歡用一句名言來形容:“斗水升沙”。意指取十碗黃河渾濁水,澄清后就可取得滿滿一碗泥沙,這樣的泥沙與河水比例,以經足夠駭人聽聞了。黃河全程流域依地形,段落,生態,植被,巖土,氣候,水系等分布情況,黃河水的水質其實是大相徑庭的。世人都知道黃河裏挾泥沙,渾濁泛黃為特色,所以歷史上這條大河才一直被人們稱作黃河。
黃河是中國人民的母親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黃河給人的印象是渾濁,泥沙太重的感覺,黃河從青海省的扎陵湖,鄂陵湖開始就變黃了,由于所處的位置雨量充沛山脊裸露又是黃土結構,流入黃河的水就開始變黃了,黃河當然是以黃著稱,但黃河并不是全都是黃色,它有一段也是清澈明亮的這一段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和濟源市的邊界之處,也就是有名的小浪底,這一段經常還有游船出現在河里。
黃河的起點和終點在哪里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區),最后流入渤海。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黃河屬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彎曲,素有“九曲黃河”之稱,河道實際流程為河源至河口直線距離的2.64倍。黃河支流眾多,從河源的瑪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黃河,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條,組成黃河水系。支流中面積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條,流域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積的77%。
根據流域形成發育的地理、地質條件及水文情況,黃河干流河道可分為上、中、下游和11個河段。其中,河源至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的河口鎮為上游,河道長3471.6公里;黃河自河口鎮至河南鄭州市的桃花峪為中游,長1206.4公里;黃河桃花峪至入海口為下游,流域面積2.3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