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梳妝時先將頭發梳成兩個橫長髻。即將整個頭發平分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兩個抓髻。
2、以鐵絲或藤條做成骨架,外邊纏上青綢、緞絨,形似簸箕的鈿子戴在頭上,再用兩條黑緞帶系于頜下,使鈿子可以十分穩固的戴在頭上。
這種“鈿子頭”是滿族婦女出席隆重場合時的盛裝,摘下鈿子,便是平時的打扮。但戴荊子的抓髻式發式是用本人的頭發梳理而成,分量重的首飾根本戴不上去,只能插幾朵鮮花、絨花等分量較輕的裝飾性物品戴,限制了頭飾的大量使用。
隨著清朝統治的鞏固、經濟的繁榮,滿族婦女的傳統發式也開始出現了由小到大的變化,由實用型向審美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