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句天津話。
1、意思:就是形容一個人沒過世面,大驚小怪。也可以形容一個人沒有文化。
2、演變歷程:最初的意思是鄉(xiāng)下人,通常對一些穿著不合體(穿得土)以及(一般上了年紀的)賣菜的農民。后來逐漸帶有歧視和諷刺色彩。對于上了年紀的賣菜的褒義的有“老鄉(xiāng)”這個詞。而“老坦兒”只用于諷刺了。
3、詞的來源:清朝時期天津運河運業(yè)發(fā)達,杭州鹽商雇傭山東籍民夫,發(fā)現(xiàn)這些民夫都來自山東半島而且大部分地名都叫(某)家坦比如李家坦、王家坦等。所以統(tǒng)稱這些民夫為老坦,天津人說話帶兒化音所以叫“老坦兒”。由于當時民夫地位低下居無定所被認為是下九流,所以老坦兒一詞被用來形容他人沒見識、土氣等,成為用來瞧不起人的貶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