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方言多、土語雜,但民歌原始古樸,音域不寬,一般在8度內(nèi),屬民族調(diào)式,五聲音階,六聲音階很個別;主要是微調(diào)式,宮商調(diào)式次之。多以二樂句、四樂句構成的單調(diào)曲式結構,調(diào)性傾于明朗大調(diào)色彩,旋律流暢。
酒歌
羌族生活中的婚、喪、喜慶、節(jié)日、請客迎賓都離不開咂酒。酒歌有齊唱、對唱、獨唱。
山歌
這類歌多是即興演唱,音域較寬,調(diào)子高亢,且較自由,因而旋律較特殊,以獨唱為主。
情歌
以對唱和獨唱為主,樂句結構完整,音樂形象集中,詞意富于比興,很易上口。情歌開頭"納吉納那,那尤西,尤西惹那,惹那雜沙",譯意:"納吉納那的歌要唱,不唱納吉納那的歌,就不是自己的民族,會忘掉自己的祖輩",這四句唱完,再引伸內(nèi)容。
勞動歌
是羌族歷史上最早的歌,歌詞中,多以"咳、嘞、喲、嗒衣、哦、羅"等襯詞。
儀式歌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羌族特定唱歌節(jié),羌語叫瓦爾俄足。祭山后走村串寨,挨家挨戶唱歌。
這類儀式歌,在婚喪中打得以表現(xiàn)。巫師在請神、驅邪、招魂、安葬等活動中形成的儀式歌,曲調(diào)簡單,類似說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