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三是楊彭村每年一度的村節。村節的來由屬古傳下來的廟會。簡陽縣的農村均留有這一傳統,純屬民間自娛式的。在臨近二月初三之前,楊彭村民早有準備磨米打粉做點心。
到了這一天,縣各農村的親戚便借這一天來相尋敘情,楊彭村的親戚們便以點心和豐盛飯菜接待。這一天各地年青人們便以舞獅、舞龍來游村,并和觀圍熱鬧的鄉民一起走上大坪去。大坪是楊彭村后山腰的開闊地帶,可容納萬來人的場地。
鄉民們舞的龍是由民間藝術小師們用竹蔑編織的。龍身被有點象蛇的樣子,是由一節節的籠把用幾條繩子拴一起的東西,在上面披上各種色彩的面料,龍尾也有點象魚尾,唯獨龍頭十分兇猛,眼如銅鈴,鼻如野狗鼻,血含大嘴張開著,露出懸在口中的大舌頭,一副凜不可犯的傲氣狀。龍頭十分沉重,一般由幾個較有力氣的棒小子來扛,每一次把龍頭由空舞到地都使龍身彎曲狂擺,如蛇身盤卷。
龍頭的前面有一個揮舞龍珠的人,他要走到哪里龍頭便要跟到哪里。這是根據龍搶珠的傳說進行的,有趣味的是只要持龍頭的人在前面急速走2米寬的小圓圈,后面揮舞龍尾的人便要飛快的跑著,而且還要舉起龍把帶走,所以跑在后面的小伙子要大吃苦頭,有時還要一邊抓著褲頭,一邊跑以防脫落,叫苦不堪。一埃下來,后面的小伙子少不得汗流甲背,有氣無力,如果此時碰上相好的其它龍隊來嘻戲,這一條龍又要馬不停蹄地跟上,互相之間龍頭輕輕點頭致意,傾刻雙龍便要一塊狂歡起來。只有這時看舞龍才有趣味,民間的舞龍人,對雙龍狂舞是極有造詣的。讓觀眾不忍離去。
舞得最起勁時,在一塊空地中間只見兩個龍頭高高在上,兩龍身時而兩合為一,時而一分為二。相對來說,舞獅隊的看法簡單多了。獅子固然造的也象非洲獅子好樣兇猛,由于一目了然,看的也乏味。在舞獅、舞龍休息的空余又是開辟第二節目的時候,各舞獅舞龍隊便要騰出一塊地方來表演武術。
功夫的演者沒有年齡、性別規定,玩的花樣也多。套路有拳、棍、刀、鈀、或雙人對打,一人對二人的防守技術,單手奪匕首。由于鄉民們平日干的是力氣活,玩拳頭時便小了城里人那種花拳繡腿把式,而是真打。當然在此之前各招式已練熟,因此不傷人,即使刀來刀去,看得觀眾提心吊膽只是虛有的。簡陽縣有舞獅舞龍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