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罐罐茶(日麥嘎布匣格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要說飲茶,我國是世界上種茶最早的國家。最初茶被稱為“苦茶”作為一種藥材用于治病,如:《白虎通、卷一》:“神農氏,姜(羌)部落首領……嘗百草種毒,飲茶得解”。可謂羌人是飲茶的始祖。后來經長期實踐經驗積累,人們逐漸認識到茶不僅是可以入藥,還是一種氣味芳香、提神解渴的上好飲料,于是種茶、飲茶逐漸成習俗,飲茶在我國蔚然成風,飲茶被用作待客的一種格式。唐代開始出現茶館,有茶藝、茶道,飲茶方法繁瑣,還出現第一部論茶的專著為陸羽所著《茶經》。制茶、飲茶在我國形成一種獨具風格的茶文化。羌族早有飲茶習俗但不繁瑣,卻別具一格。每當老人們清早起來第一件事即是熬喝罐罐茶(嘎布匣格瑪),即在火塘上置壺注入鮮水,用柴、炭熬,以清茶為主。也有人用油炒核桃、面粉,加上油、花椒、茴香、藿香、食鹽之調味。罐罐茶濃度高,勁道大,味苦澀,好在茶湯不多,不能大口地喝,只能慢慢品嘗,世代相傳至今。
喝罐罐茶是羌族迎賓客不可缺少的禮俗,每當親朋好友進門,大家圍坐在火塘旁,喝著熱氣騰騰的罐罐茶(嘎布匣格瑪),吃著酥脆的考麥餅,嚼著羌族香美食品,談天說地,妙趣橫生。如有青年俊才入來,羌族阿妹來給來客斟茶,如不中意斟一杯即止,如尚覺可意,繼斟之,一口為牛飲,兩口為驢飲,三口之飲才為品,四口種情因。連飲四杯,寓意是本人情愿為阿妹奉獻終生,故爾不少青年一不小心,在羌寨過上了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