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育化出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慶;而民族節慶集各民族的心理倫常、精神氣質、價值取向、審美情趣、文化表象為一體 ,是展現民族文化的窗口。舉辦少數民族節慶活動,容易利用“節慶”特有的喜慶性、周期性、民族性、群眾性、綜合性等特點,設計出為廣大游客所喜聞樂見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因而成為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的特色活動。
先后舉辦過傣族“潑水節”、藏族“雪頓節”、羌族“祭山會”、景頗族“目瑙縱歌節”、哈尼族“苦扎扎節”、佤族“新米節”、苗族“姊妹節”、彝族“插花節”、侗族“侗年”、達斡爾族“魯日格勒節”、朝鮮族“老人節”、高山族“豐年祭”等民族節慶民俗展示活動。特別是傣族“潑水節”,已經形成“品牌”。游客非常喜歡這種熱鬧、喜慶、奇特的節慶形式,喜歡置身于民族節慶中的游園、觀看、參觀、參與、品嘗和購物。民族節慶活動,吸引了大量的散客,保證了基本的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