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姬姓;源于姜姓;源于鮮卑族。
1、源于姬姓。三國時謝承的《會稽先賢傳》對賀氏的起源作了明確記載:賀本慶氏,后稷之裔。太伯始居吳。至王僚,遇公子光之禍。王子慶忌挺身奔衛。妻子迸渡淛水,隱居會稽上。越人哀之,予湖澤之田,俾擅其利。表其族曰慶氏,名其田曰慶湖。今為鏡湖,傳偽也。安帝時,避帝本生諱,改賀氏,水亦號賀家湖。
2、源于姜姓。據史籍《姓纂》記載:“慶姓,齊公族慶公之后。”又據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姓氏考略》等文獻記載:齊桓公的支庶后代慶封的后代中,皆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慶氏。春秋時期,齊桓公姜小白有個支孫名叫公孫慶克,其子慶封以父名命氏,稱為慶氏,史稱慶父。慶封在齊靈公姜環執政時期(公元前581~前554年)出任大夫,到了齊后莊公姜光執政時期(公元前553~前548年)為上卿,執掌國政,后在齊景公姜杵臼繼位之后逃往吳國。到了東漢時期,慶氏后裔傳至汝陰郡令(今安徽合肥、渦陽一帶)、會稽人慶儀時,其曾孫慶純官拜侍中,在劉祜成為漢安帝之后,為避漢安帝之父清河王劉慶之名諱(追封漢孝德皇),改姓名為賀純,其后代便相傳為賀氏。
3、少數民族改姓。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慕容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將鮮卑拓拔部中的賀蘭氏、賀賴氏部落,改成漢字單姓為賀,稱賀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