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是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某人在一個地方不斷地來回走動,或者形容遇事猶豫不決,也用來比喻事物在某個區間內來回浮動。
具體內容出自《荀子·禮論》:“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時,則必反鉛;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后能去之也。”
例句:他在街上獨自徘徊。
例句: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鳌ゑR中錫《中山狼傳》。
例句:他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荀子·禮論》:“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時,則必反鉛;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后能去之也?!睏顐娮ⅲ骸芭腔?,回旋飛翔之貌。”
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p>
《漢書·高后紀》:“產不知祿已去北軍,入未央宮欲為亂。殿門弗內,徘徊往來。”顏師古注:“徘徊猶仿偟,不進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