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系數加上得房率是不會等于一的,因為首先得房率是套內建筑除以建筑面積,而公攤系數是公攤面積除以套內面積,所以說公攤系數加上得房率應該是大于一,而不是等于一。
得房率主要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和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每一戶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是等于公攤系數乘以套內建筑面積,在計算公攤系數的時候需要保留小數點后六位,最后的產權證上的面積就是房屋建筑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加上公攤建筑面積,需要保留兩位小數,現在好多購房合同上都是按照套內面積來計算房價的,基本上和公攤是沒有什么關系的,但是在最后開發票的時候,就會以建筑面積來進行計算,所以說公攤實際是關乎到房價的。公攤系數大概是在15%到2%5之間。對于購房者來說,在購買房子的時候,除了要了解房價、配套以及基礎設施之外,對于得房率以及分攤公攤系數等都應該進行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