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傳統吃什么食物 驚蟄必吃的美食及其寓意
1、梨
驚蟄吃梨是源于中國北方的一種習俗,寓意遠出奮斗傳說是上黨縣著名晉商渠家,在雍正年間,渠百川走西口,正好那天是驚蟄之日,他的父親讓他吃完梨后再三叮囑:“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隨后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人們走西口也紛紛仿效渠百川吃梨,有“離家創業”之意,后來驚蟄之日也吃梨,多含有“努力榮祖”之寓意。
2、蛋
除了吃梨,民間還有驚蟄吃蛋的說法,據說是因為驚蟄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張嘴,只有以蛋喂食,飽食后它就不會傷人了。而經過演變,當初喂給白虎的雞蛋,如今變成了喂給人們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過三只蛋黃,蛋白則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應攝取超過300毫克膽固醇。原來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膽固醇,是接近純蛋白質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攝取量不像蛋黃般受限制。
3、炒豆
在陜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后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征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黃豆真的是價廉物美,對于女人來說,它含有的異黃酮素又能產生與雌激素荷爾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膽固醇,保護心臟,預防乳癌骨質疏松的情況。
4、玉米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后,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義。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食品,美味可口,營養價值高。它含纖維素特別高,而纖維素可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對于減肥非常有利。
關于驚蟄的傳說故事
一: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于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
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
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后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后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后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二:
春雷乍響,驚醒了山上的沉睡的白虎,它前后彎腰,拉伸著任、督二脈,左右搖擺,活動著肝膽二經,活動完畢頓感腹中無物,便徑直撲到山下的村邊準備進村覓食,忽見村里有許多長著獠牙的白虎,正和村人交談。
雖然聽不清是何內容,但能看見村人頻頻向白虎點頭,白虎大駭,心想:一覺醒來,村民怎么能和老虎成朋友了呢?看樣子,村民是不能惹了,如果惹了,村里的這群白虎非把我吃了不可。
再仔細一瞧,每個白虎滿嘴血染,下巴上還滴滴溚溚流個不停,心里暗地捉摸:如果我現在出去,必被這幫吃撐了虎恥笑,人家吃的是血嘴腸滿,我這兒還饑腸轆轆,確實是即失面子又丟人,咱也丟不起這“虎”啊。
隨即轉身回山,繼續酣睡,不再下山禍害百姓。百姓們看到白虎下山,心中非常恐懼,不敢亂言,不敢胡說,以免惹虎上身,遭其報應,虎走后,村民們相見如賓,不多是非,日子都過的其樂融融。祭白虎的風俗,從此在驚蟄這一天開始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