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子葉餑餑:蘇子葉餑餑是滿族傳統(tǒng)黏食,用蘇子葉、黏高粱米面、小豆、白糖做成。做法是將黏高粱米用水浸泡后,上磨磨成水面,加適量的苞米面和勻;將小豆煮爛,加白糖拌成豆沙;采集新鮮的蘇子葉,洗凈,在上面涂抹食用油;將和好的面攤在蘇子葉上面,上加豆沙餡,合攏包嚴(yán),上蒸鍋蒸熟,食用時可以蘸點白糖。
2、波浪葉餅:波浪葉餅,是撫順地區(qū)滿族居民倍受喜愛的傳統(tǒng)時令食品。每逢四、五月份,山青水綠,采摘鮮嫩的水芹菜,用開水炸后切碎,拌以豆葉、粉頭為餡,再用高粱米水面做皮,外包嫩柞樹蒸食,即人們俗稱的“波浪葉餅”。
3、麻辣拌:撫順麻辣拌是遼寧省撫順市特產(chǎn),主要有土豆、海帶結(jié)、豆皮、丸子、魚丸、甘藍(lán)、寬粉、茼蒿、白菜、悶子、豆泡、蟹棒、蘑菇等原料組成,跟麻辣燙原料相似,不過是在煮過后瀝干水分,加鹽、陳醋、糖、花生碎、辣椒、孜然、麻油等拌勻后食用,是撫順人在引入的麻辣燙基礎(chǔ)上發(fā)明的,非常受歡迎,有甜酸口味,麻辣口味等等。
4、豆面卷子:豆面卷子是滿族的傳統(tǒng)面食,亦稱豆面餑餑。將黃米以水浸泡后磨成面,合勻,搟成薄片,入鍋蒸熟,再將黃豆炒熟磨成面,均勻撒于其上,卷起后以刀切成1~2寸長的卷子,其色金黃,食之粘且香。
5、酸湯子:酸湯子,又稱湯子、馇子、擱豆子,是滿族夏季常吃的一種傳統(tǒng)特色美食,流行于東北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及黑龍江一帶,是用玉米水磨發(fā)酵后做的一種粗面條樣的主食,口感細(xì)膩爽滑,且營養(yǎng)健康。
6、菜包:菜包,又稱“吃包兒飯”、“吃乏克”、“吃菜團子”。其作法:將白菜、生菜等葉子放在手掌上,再把已煮熟的米飯、炒菜和小蔥、大醬放在上面,用雙手將菜葉合上,或包成長卷形,以手握而食之;或包成團型,雙手捧而食之。其所用菜葉、飯及菜等常因季節(jié)變化而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