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霜降,很多人都很熟悉,因為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10月23日前后,都會準時到來。而這天的也有很多傳統習俗流傳至今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霜降時節有什么特點,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有趣的風俗?
霜降的特點
霜降的特點首先就是氣候的因素,霜降屬于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往往帶來降溫的冷空氣,晝夜溫差大。在10月下旬到11月初這個階段,干冷空氣會從北方逐漸南下,氣溫驟降,深秋景象愈發明顯,許多地方開始出現初霜,部分地區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步入了冬季了。其次就是物候現象特征,古人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此時豺狼這類動物開始捕獲獵物過冬;草木也都枯黃掉落;昆蟲們藏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冬眠狀態中。最后就是農業方面,霜降時節,北方多數地區已經在進行秋收的掃尾工作了,連耐寒的蔥都停止生長了;但是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的時候,單季雜交水稻和晚稻剛在收割,還能種植小麥和油菜、摘棉花,耕翻整地。
霜降的風俗
說起霜降的風俗,各個地方都有所不同。大部分地區都有在霜降這天吃柿子的習慣,大家都覺得柿子好吃又能補充維生素,是不錯的霜降食品;賞菊也是霜降不可或缺的活動,在古人眼里,菊花有著不同尋常的文化意義,登高賞菊是必做的風雅之事;在我國廣東一帶,還有一種叫做“送芋鬼”的風俗,具體的做法是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里面放置柴火并點燃,等瓦片燒紅后推倒,再用瓦片的余溫吧芋頭或者紅薯熱熟,最后將瓦片丟到村外,整個流程就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