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族在飲食習慣、服飾裝飾、誕生命名、成年儀式、婚姻和喪葬、節日等習俗上,都有濃厚的伊斯蘭教色彩。食物禁忌: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惡的飛禽走獸,無論牛、羊、駱駝及雞禽,均需經阿訇或做禮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則不能食用。
-
立夏節氣的特點:立夏是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階段,這時炎暑將臨,雷雨增多,氣溫升高,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為農作物的茁壯成長提供了充足的條件。立夏節氣的風俗:有斗蛋、嘗新、迎夏儀式、秤人、喝七家茶、喝粥等。
-
天倉風俗:蒸制食品、搬運填倉、地畫倉囤、打掃院落、祭奠倉官。天倉是中國古代星官之一,源于古代中國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拜。每年農歷的正月二十五,中國民間傳說是倉神的生日,即天倉節,也叫填倉節。
-
1、扒龍舟。2、端午食粽。3、放紙鳶。4、打馬球。5、拴五色絲線。6、洗草藥水。7、打午時水。8、浸龍舟水。9、佩豆娘。10、拜神祭祖。11、畫額。12、挑端午擔。13、采藥、制涼茶。14、端午雨。15、跳鐘馗。16、斗草。
-
由來: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的由來也與人物傳記有關,例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風俗:劃龍舟、端午食粽、放紙鳶、拴五色絲線、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佩豆娘、拜神祭祖、畫額、挑端午擔、采藥、制涼茶、端午雨、跳鐘馗、斗草、打馬球等。
-
1、重陽節的風俗有:曬秋、九皇會、放紙鳶、登高、佩茱萸等等。2、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
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風俗活動有:1、穿針乞巧。2、對月穿針。3、種生求子。4、為牛慶生。5、接露水。6、儲七夕水。7、拜魁星。8、曬書曬衣。9、結紅頭繩。10、七夕觀星。
-
<&order>炸年貨:在河南省每個地方都會進行炸年貨,炸肉丸,炸蓮夾,炸酥肉等,這些都是年貨中主打的特色菜。<&order>罵社火:罵社火的活動包括了對罵和社火表演,時間從每年的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場面非常熱鬧,是河南省三門峽的民間傳統風俗。
-
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漢族傳統節日,重陽節自古就有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賞菊、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