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吃過鯡魚罐頭的朋友都知道,吃上去真的是奇臭無比,有時候會吃不下去。有些朋友想了解鯡魚的相關內容,那么,鯡魚為什么臭?鯡魚為何那么臭?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鯡魚為什么臭
因為1、鯡魚本來就是一種體味很腥很臭的海魚。2、制作過程中只是將處理過的鯡魚裝入罐頭中,任其自然發酵,在長期的發酵之后就會形成一種散發著惡臭、味道偏酸的美食。
由于鯡魚罐頭實在太臭,因此食用之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1、打開罐頭前一定要通告周圍所有的人,以防造成意外。
2、不要在封閉的環境內開啟罐頭,不然后果很嚴重。
3、打開前要先放在冰箱里冷藏,降低內部氣壓,如果在室溫打開可能會在開啟時噴出大量液體,難以收拾。
4、嚴禁將這種罐頭帶上飛機,一旦因為氣壓問題引起罐頭破裂,可能產生安全隱患。
5、在享受完美食后,切記要將罐頭盒密封好后在丟棄,以免影響市容環境。
6、打開后一定要吃完,不要浪費食物。
7、嘔吐物一定要處理干凈。
鯡魚是怎么來的呢
鯡魚罐頭誕生于大約300年前,當時鯡魚是歐洲很多國家的主要食物。可因為缺乏冷藏技術,鯡魚在炎熱的夏天(每年4到6月是當地漁民打撈鯡魚的主要季節)極難保存,為了省錢,也因為缺鹽(不能做成咸魚),漁民們才想出了這個天才般的主意:讓鯡魚自然發酵。
這樣做可以省鹽,也可以讓鯡魚長久保存,運送到更遠的地方,至于他產生了什么刺鼻的味道,就是并不重要的環節了。
臭鱖魚誕生于大概200多年前,當時的人會在入冬之際捕捉長江名貴水產--鱖魚用于食用和販賣。當場吃掉的自然是新鮮的,而販賣到其他地域的,就得想辦法保鮮。當時的漁民也是為了省錢,選擇了在木桶里裝一層魚,撒一層淡鹽水的方法,長此以往便有了這一味安徽名吃,臭鱖魚。
從誕生的時間,到制作的過程,鯡魚罐頭和臭鱖魚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就在于,臭鱖魚的腌制時間短,過程中通風,只有淡淡的酸臭味。而鯡魚是在完全密封的環境中發酵長達數月時間,自然醞釀出的味道殺傷力自然要強得多。
有些人認為人類基因深處就有食臭的喜好,因為在遠古時代,動物的腐肉是人類普遍認為成本最低廉的蛋白質來源,而且適度的腐爛會將蛋白質轉化為氨基酸,有益于人體消化,至于轉化的太多導致食物聞起來像公共廁所,就是另一回事了。
鯡魚簡介
鯡魚又叫青魚,它們長著流線型的銀色身體和鱗片,像一支支銀色飛鏢。它們喜歡成群游動,這樣可以防止其他魚類的攻擊,但同時也意味著用網捕撈它們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鯡魚的產卵量非常大,一條雌魚每次可產4萬枚黏性的卵。這些卵附著在海草或巖石上,就像密集的葡萄般圓潤晶瑩。大約兩周以后,幼魚就孵化出來了。
硬骨魚綱,鯡形目,鯡科。又名青魚,為海洋珍貴小型經濟魚類,具有冷水洄游習性。
魚體呈側扁型,長20~40cm,魚頭較小,魚眼較大,口大鰓裂較長,鱗片細小,側線較平直,魚體顏色為青藍色,背鰭、臀鰭較對稱,尾柄較細,魚的尾鰭呈楔形。
鯡魚的肉質色澤潔白,質地堅實,滋味鮮美,一般常用來制作咸魚制品,適宜燒烤使用。我國的主要產地是山東的青島、煙臺,遼寧大連,捕獲季節主要集中在10~11月。
許多鯡魚沒有牙齒或者牙齒個小無力。它的魚鰾與胃相通,因此可以在胃中儲存備用的氣體。魚鰾的兩個突起物與左右兩個耳軟骨囊相連,取代了魚的耳鼓。這些魚喜歡過群居生活,以小的浮游生物為食。大多數的鯡魚要長游3千公里,季節性回游到育肥、產卵或者過冬的地方,如里海的黑背西鯡就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