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地震發生后,大家千萬不要胡亂走動跑跳,最好確認周圍情況以后,再從容行動。最近小編有些朋友想好好來了解一下,地震后還會再次地震嗎?地震過后還會發生地震嗎?
地震后還會再次地震嗎
可能還會再次地震,稱為余震,但不一定每個地震都有余震。余震是在主震之后接連發生的小地震,通常在地球內部發生主震的同一地方發生,其強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余震的持續時間可達數月,甚至上百年。
地震序列是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在同一震源區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系或有共同的發震構造的一組地震的總稱。
一個地震序列中最強的地震稱為主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區發生的較小地震稱為前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區陸續發生的較小地震稱為余震。
前震、主震、余震是地核移動的表現形式(應力積累釋放除外),地震開始移動,巖漿就發生波動,推動地殼振動,稱為前震;巖漿發生頂頭峰時產生的振動是主震,殘余巖漿的波動,地核的復原間接的推動地殼振動是余震,由于地核的復原比原先移動的動量大,故余震比前震大。地震前后相當于巖石蠕動應變恢復過程。前震、主震、余震是一次地震的分解現象,國外很多人把時間間隔不大、同一地點的地震分別列為次數是不對的,沒有認識到地核移動的根本規律,也有的余震間隔數天,這是地震時有一部分能量儲存在地殼下,積累多了就釋放出來,是地震時的應力釋放,和地球內部能量積累釋放產生的地震不是一個概念。
地震相關問題
1、地震和余震的關系:
(1)單峰型:就是一個大的主震,在其發生前后有多個小的地震。
(2)雙峰型:在兩個大的主震之間及前后發生有多個小的地震。
(3)群峰型:沒有主震,只有多個小型地震產生。
2、如何預防地震
(1)學習地震知識,避免驚慌失措。
(2)室內可以建一個避震空間。
(3)準備一個防震包。
(4)室外發生地震時,找一個就近、空曠的地方,遠離高大物體。
3、地震產生的原因
答:由于板塊運動,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是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帶,也是火山、地震較為集中的地帶。
1976年7月28日——北方瓷都唐山大地震(7.8級)
震中位置:唐山市豐南區
震級:7.8級(美國阿拉斯加天文臺測定為8.1級地震,英國皇家天文臺、臺灣中央氣象局報道為8級左右地震)
極震時間: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4點2 秒
死亡人數:24.2419萬人
波及范圍:14個省、市、區
1976 年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4點2 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震中緯度39.4 度,東經 118.0度)發生震級為7.8級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1公里, 當天18:45又在唐山灤縣發生了7. 1級地震,死亡 24.2 萬人, 重傷 16 萬人,一座重工業城市毀于一旦,直接經濟損失 100 億元以上,為 20 世紀世界上人員傷亡最大的地震,名列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之一。唐山大地震有感范圍波及14個省、市、區。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79次特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在77位)
唐山市所有市轄區(原5個市轄區+豐南+豐潤)的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
唐山市的玉田、遷安、灤縣、灤南、唐海、樂亭等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