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管是在地球還是在太空,都需要每天攝入一定量的水,那么,宇航員在太空一天要喝多少水呢?據悉,航天員在太空每人每天要喝4斤水。具體航天員在太空是怎么喝水的呢?一起來了解。
航天員在太空每人每天要喝4斤水
在太空生活中,航天員每人每天需要飲用2公斤水,所以重新設置供水系統與水質檢測,這是確保用水安全的重要工作。
航天員在太空是怎么喝水的?
太空是一個無水環境,為了確保航天員的生命安全,載人航天器必須向航天員供氧、供水,而供水和供食又密不可分。載人航天器一般都有專門的供水系統,其任務是為航天員提供飲用水和衛生用水,并為生命保障系統提供設備用水。
在太空失重環境里不可能像地球上那樣端起杯子就喝,因為在微重力條件下,你把杯子倒轉,水也不會自動流進你的嘴里。航天員在太空都是用吸管喝水的。裝飲料的容器一端有一個注水孔,航天員用塑料吸管插入注水孔吸飲。
宇航員吃什么食物?
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載人航天任務,航天員要在軌駐留長達30天,是我國歷次載人航天任務中在軌駐留時間最長的一次,這對航天食品的安全性、多樣性要求更高。具科研人員介紹,神舟九號航天員的食譜周期是4天,他們為航天員準備了70多種食物。而這次飛行食譜周期延長了1天,航天食品5天內不重樣,品種和種類比原來更豐富,根據航天員個人的口味準備了主食、副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等6大類近100種食品。
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透露,飛船17日7時40分入軌,景海鵬和陳冬在太空享用第一頓美餐是11時許,兩個人一起共吃了8種食品。分別是主食:五谷餅干;副食:蘋果罐頭、五香鰈魚、香辣豆干、醬香雞肉腸、美味雪菜;飲品:檸檬茶、溫胃飲。
航天營養與食品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臧鵬介紹,根據飛行時段的不同,科研人員對食物進行相應配餐和組包。此外,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環控生保研究室研制了太空食品加熱裝置,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能夠吃到熱食。
注意事項:
1、先把腳固定在地板上,把身體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飄動。
2、就餐時一定要注意端碗、夾飯、張嘴、咀嚼一連串動作的協調。端碗要輕柔,動作太猛,飯會從碗里飄出去;夾飯、夾菜要果斷,夾就要夾準、夾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亂撥拉,以免飯菜飄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飯菜夾住后,張嘴要快,閉嘴也要快,因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閉嘴它也會“飛”走;咀嚼時節奏要放慢,細嚼慢咽利于消化,還可以減少體內廢氣的產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員生活環境的污染。
3、在太空吃飯最忌諱的就是邊吃邊說。邊吃邊說會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飛出嘴外,飄在餐廳或生活艙里,很難清除,如果殘渣被吸入氣管則會更麻煩。喝水時也不能讓水灑到艙內,否則它也會漂浮在艙內,危及航天員和儀器設備的安全。在太空中的飲用水都是密封袋裝的,用軟管或對著袋嘴擠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