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可以說是備受人民的喜愛,當端午節還沒到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開始暢想懷念美味的粽子了,其實民間還有著這么的一個習俗,躲端午,在端午節的時候,出嫁的女孩回到自己的家中,這便是躲端午了。
山東一帶不能回
在我國民間,有這樣的一個說法:閨女出嫁了,在端午節的時候不可以回娘家過的,就算回去了也不能吃娘家的粽子,不然會走霉運。這方面的習俗,在山東一帶比較流行。他們認為過什么大節婦女都不讓回娘家,正月十五不讓見燈還要躲燈,由于山東一帶受到孔子的思想的影響比較深刻,傳統的思想一直延續至今。甚至有些女性朋友聽到婆婆說出“吃了娘家的端午粽,全家死得都不剩”這等駭人聽聞的諺語。
端午回娘家歸寧
在國內的大部分地區,在端午的時候都有新嫁女會娘家的習俗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俗稱歸寧。五月的女兒節,要系上端午節的荷包,佩戴艾草還有五毒靈符,宛地的名俗是從五月初一到初五,打扮小女兒,極盡全力的展現她的美態,出嫁的女兒也都回到娘家來,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女兒節。
端午節的時間
端午節是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各地的習俗不同,還有人將之稱為端陽節,五月節,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為屈原而生。端,就是開始、起點,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當時,愛國詩人屈原身抱巨石而投汨羅江。為紀念保護屈原而裹粽子投米給魚蝦之用,以保護屈原永世留存完好之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