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干地支紀年法如下:
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歷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于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應用領域:據考古所知,干支起碼從殷商開始就用來紀日,春秋戰國時期又采用十二辰紀月,而十二辰紀時制度至遲西漢時已被采用,西漢末始又用干支來紀年,唐以后,五代歷書月名開始注以干支,北宋時又將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紀時,至此年月日時分別全以干支注記,這就是干支歷,它是一種陽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