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預報顯示,冷空氣又又又又來了!不過,次輪冷空氣給我們帶來的天氣情況和此前有所不同,這回并不會北方帶來多少降水,而是在帶來降溫大風的同時,還帶來了沙塵天氣。今天(3日)白天,受其影響,內蒙古多地現大范圍沙塵。除了內蒙古,還有新疆、青海、甘肅等地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沙塵天氣。
冷空氣又又又又來了
3日下午2點,內蒙古額濟納旗、拐子湖、巴彥淖爾、吉蘭太、烏海、磴口、海力素、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前旗、杭錦旗等地出現大范圍揚沙,其中巴彥淖爾PM10已經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中央氣象臺預計,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3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寧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內蒙古西北部局地有沙塵暴。3日夜間至4日中午,內蒙古中部、陜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等地的部分地區先后有揚沙或浮塵天氣。
為什么內蒙古多沙塵暴?
由蒙古氣旋、冷鋒影響導致。沙塵暴在蒙古國南部形成后,在冷空氣驅動下沿西北—東南向侵入內蒙古,引發大部地區沙塵暴天氣。
沙塵暴的成因:
強風、強熱力不穩定和沙源分別作為動力因子和物質基礎,是沙塵暴形成的三個重要條件。
自然條件
有利于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是利于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并卷揚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云團或颮線是有利于沙塵暴發展并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于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
總之,沙塵暴的形成需要這三個條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塵物質。它是形成沙塵暴的物質基礎。
二是大風。這是沙塵暴形成的動力基礎,也是沙塵暴能夠長距離輸送的動力保證。
三是不穩定的空氣狀態。這是重要的局地熱力條件。沙塵暴多發生于午后傍晚說明了局地熱力條件的重要性。
物理因素
在極有利的大尺度環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強垂直風速、風向切變及熱力不穩定層結條件下,引起鋒區附近中小尺度系統生成、發展,加劇了鋒區前后的氣壓、溫度梯度,形成了鋒區前后的巨大壓溫梯度。在動量下傳和梯度偏差風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層風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塵,形成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天氣。
環境因素
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家的努力下,一項為探討沙塵物質的啟動、傳輸機理而專門設立的沙塵暴風洞模擬實驗順利完成。
通過實驗,專家們發現,土壤風蝕是沙塵暴發生發展的首要環節。風是土壤最直接的動力,其中氣流性質、風速大小、土壤風蝕過程中風力作用的相關條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響土壤風蝕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項實驗還證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塵暴的有效方法之一。專家認為植物通常以3種形式來影響風蝕: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風動量,減少氣流與沙塵之間的傳遞;阻止土壤、沙塵等的運動。
人為因素
沙塵暴發生不僅是特定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而且與人類活動有對應關系。人為過度放牧、濫伐森林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尤其是人為過度墾荒破壞地面植被,擾動地面結構,形成大面積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塵暴的形成和發育。
氣象因素
沙塵暴的形成是以東亞特殊的大氣環流為背景,并與冬季風緊密聯系在一起,它的發生主要與冬半年西伯利亞—蒙古高壓驅動下的冷鋒過境有關,屬冷鋒型沙塵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