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兩加十兩等于一斤。
兩:是東亞傳統的質量單位,中國在漢代之前已經出現,再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地,實際質量歷代不同,傳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變化。傳統的1斤等于16兩,故有成語“半斤八兩”。
斤:也作“觔” 質量單位:市制一為十兩(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兩斤等于一公斤。
來源:
我國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一,各國商賈和百姓之間的交易不方便。秦朝統一六國后,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文件。當時度量的標準已經基本確定,惟獨這“衡”還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請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李斯拿了四個大字百思不得其解。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這四個字筆畫一加,就成了“衡”的單位,一斤等于十六兩,那么半斤就是八兩龔饑奪渴懿韭額血帆摩,正好相等。
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十六兩制在計算的時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現在的一斤等于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