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抽梯這個成語的故事
上屋抽梯這個成語的故事
后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琦,不喜歡長子劉琮。劉琮的后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兒子劉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huán)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劉琦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便給其講了驪姬與晉獻公的兩個兒子,即申生和重耳的故事。諸葛亮對劉琦說:“申生在內(nèi)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馬上領(lǐng)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避開了后母,終于免遭陷害。劉琦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諸葛亮的顧慮。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后截斷敵人援兵,以便將敵圍殲的謀略。
導(dǎo)讀后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琦,不喜歡長子劉琮。劉琮的后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兒子劉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huán)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劉琦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便給其講了驪姬與晉獻公的兩個兒子,即申生和重耳的故事。諸葛亮對劉琦說:“申生在內(nèi)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馬上領(lǐng)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避開了后母,終于免遭陷害。劉琦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諸葛亮的顧慮。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后截斷敵人援兵,以便將敵圍殲的謀略。

后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琦,不喜歡長子劉琮。劉琮的后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兒子劉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huán)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劉琦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便給其講了驪姬與晉獻公的兩個兒子,即申生和重耳的故事。諸葛亮對劉琦說:“申生在內(nèi)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馬上領(lǐng)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避開了后母,終于免遭陷害。劉琦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諸葛亮的顧慮。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后截斷敵人援兵,以便將敵圍殲的謀略。
上屋抽梯這個成語的故事
后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琦,不喜歡長子劉琮。劉琮的后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兒子劉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huán)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劉琦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便給其講了驪姬與晉獻公的兩個兒子,即申生和重耳的故事。諸葛亮對劉琦說:“申生在內(nèi)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馬上領(lǐng)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避開了后母,終于免遭陷害。劉琦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諸葛亮的顧慮。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后截斷敵人援兵,以便將敵圍殲的謀略。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