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是:隋煬帝楊廣。大運河開掘于春秋時期,完成于隋朝,繁榮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長的歲月里,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最后一次的興修完成才稱作“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
隋代所開的運河其實大部分是利用自然河道、或是疏浚前代留下的運河。楊廣所開鑿的運河其實是利用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舊河道,加以疏浚。
楊廣下令調征河南、淮北諸郡人民百多萬人修通濟渠,西段自洛陽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陽渠故道,東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他還征發淮南民工十多萬人修東漢陳登所開的邗溝直道,自山陽至楊子入長江,渠寬四十步,兩旁皆筑工整平坦的御道,夾種楊柳。
從長安到江都,修建離宮四十多座。接著,他派人到江南造龍舟和雜船數萬艘。而后,楊廣又下命疏浚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與曹操所開白溝為永濟渠,疏浚春秋吳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為江南河,后統名為隋朝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