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此刻的天氣逐漸變涼,露水更多了,并且帶來了不少寒意,小伙伴們運動量可以適當加大,然而作為霜降,她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含義和寓意,帶給人們生活中不少鮮活的色彩,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寒露之后的天氣 是什么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當氣溫降至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結成白色結晶體,稱為霜。霜降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每年陽歷10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210°時為霜降。不耐寒的植物將停止生長,呈現一片深秋景象,為欣賞楓葉的好時機。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運動量可適當加大。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間的健康防護重點。秋燥表現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膚干燥等。
霜降的傳統習俗有什么
1、飲酒賞菊,在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為此時菊花盛開,正值賞菊的好時節。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2、吃柿子,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僅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霜降的綜述 簡介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個節氣,人們同樣非常重視,各地還有祛兇、掃墓等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如在山東煙臺等一些地方,霜降這一天人們要去西郊迎霜;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同時,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此時,民間會舉行菊花會,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此外,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