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1、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作者是孟子。
2、唯能不為,是以可以有為,天所不為者,安能有所為。作者是朱熹。
3、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作者是孔子。
4、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功夫。作者是劉宗周。
5、 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jiān)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不做壞事,這就叫慎獨。作者是劉少奇。
事例:
1、商朝伯夷、叔齊:商亡后二人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最后都餓死。
2、西晉嵇康:寧可被斬首洛陽東市,也不為司馬氏王朝所用,臨刑前還當(dāng)眾演奏了其拿手保留曲目《廣陵散》。
3、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
4、清朝鄭板橋:乾隆元年進士,做過山東范縣和濰縣知縣,后因請求賑助農(nóng)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罷官歸,“擲去紗帽不為官”,居揚州以詩書畫自適。
5、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