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礎訓練。包括親和訓練、歸巢(識巢)訓練、開棚訓練和熟悉信號訓練。親和訓練。親和訓練,就是從幼鴿開始到競翔比賽之前,讓信鴿與飼養者“親和”、“友好”,培養“感情”,提高鴿子的服從性。方法是在飼喂時不要喂飽,利用鴿子的求食欲,培養“親和”,建立“感情”,直到它在你身邊走來走去摸它也不跑,才算“親和”訓練成功;歸巢訓練。當小鴿熟悉了自己舍內與舍外的環境后,要進行歸巢訓練。方法是將幼鴿攜到離鴿舍不遠的地方反復放飛,而且要多方向放飛,逐步加遠距離;開棚訓練。開棚訓練,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小時以上(對關棚飼養者而言)。由于你天天在那個時間開棚,鴿子也就形成了條件反射,當你一打開棚門,它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往外飛,直上云霄,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熟悉信號訓練。可以自己規定些信號讓鴿子識別,天長日久就會記住你的信號。按照你規定的信號,訓練它很好地服從,使它能按照你的意圖行事就達到了目的。
2、放翔訓練。四周訓練。開始要在識巢訓練的基礎上,從3公里、5公里、10公里、20公里、50公里逐站訓放,放了一個方向,再放另一個方向,四周都要放。放時先單只放,后集體放,再單只放,而后再按照鴿會規定的比賽路線定向放。訓放時,最好是風雨無阻,鍛煉鴿子在惡劣氣候條件下也敢于歸巢;夜宿訓練。有的鴿子沒有在外過夜的經驗,特別是幼鴿。訓練的方法是,選合適的天氣,將鴿子帶到遠離鴿舍的野外,趁天黑在草地或莊稼地里輕輕地將籠門打開,讓鴿子自己走出,而后再輕輕地將籠取走(不要驚飛它們),離開此地,讓鴿子在野外過夜。這樣訓練它幾次,可以培養以后遠程放翔在外過夜的適應能力。
3、放翔的時間和年齡。5個月以內的按四周訓練的方法訓練,5、6個月以上的,可以在四周訓放的基礎上,增加到8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400公里,這要根據鴿子的體質來定,最多也不宜超過500公里。訓練時間也不宜超過3個月。1~2歲的可以增加到800~1000公里。2~3歲的,即可參賽遠程和超遠程放翔。
4、防“天敵”訓練。鴿子的“天敵”既有天上的,也有地上的。天上的有鷹、鷂、隼等猛禽。地上的有狐貍、野貓、黃鼠狼、蛇、鼠等。這里只講天上飛的“敵人”——鷹隼之類的猛禽。這些猛禽屬隼形目,全世界有300多種。在我國也有50多種。
5、提高歸巢速度的方法。寡居法。對非育雛的雌雄鴿分棚飼養,訓放也不讓它們“夫妻”見面,直到參賽前幾個小時,才讓它們合棚十幾分鐘,至多半小時。這時“夫妻”相見感情格外地好,親熱、接吻、踩蛋,準備“生兒育女”了。就在這時送賽,歸巢速度就會快;思偶法。讓過著舒適安逸和安靜愉快生活的夫妻鴿子參加單個競賽,另一只留舍,“夫妻”不見面,它們就會思念配偶。鴿子思偶心切,放翔它會急于歸巢的。至于放雄,還是放雌,由鴿主自定。不過,比利時賽鴿名家喬治·華普利就采取鰥居法,只放翔雌鴿,獲得了成功;占巢法。對已確定的參賽鴿,要在前10天左右,采取激發它們占巢心切的方法。趁黑夜看不清的時機,將另外的鴿子偷偷地放到已確定的參賽鴿的鴿舍巢房內,天亮“主人”發現有“不速之客”占據它的巢房,會拼命地逐趕。這樣連做幾次,它就產生了一種恐懼感,恐怕別鴿搶占它的巢房。所以,時時不敢遠離。在這樣的心情下,送去參賽,它會拼命地往家飛;餓食法。只適用于平時的訓練和當天能歸巢的參賽鴿。放時不喂食,使其餓腹,因急于飲食,它會加快行程回家“吃飯”的。對500公里以上的賽程不可以采取此法。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訓鴿子全套教程,希望大家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