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開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有2000多年歷史了。當然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也很多:1、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2、源于紀念屈原。3、源于紀念伍子胥。4、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有很多,比如:1、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2、紀念屈原,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
-
1、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2、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3、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4、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
1、扒龍舟。2、端午食粽。3、放紙鳶。4、打馬球。5、拴五色絲線。6、洗草藥水。7、打午時水。8、浸龍舟水。9、佩豆娘。10、拜神祭祖。11、畫額。12、挑端午擔。13、采藥、制涼茶。14、端午雨。15、跳鐘馗。16、斗草。
-
由來: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的由來也與人物傳記有關,例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風俗:劃龍舟、端午食粽、放紙鳶、拴五色絲線、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佩豆娘、拜神祭祖、畫額、挑端午擔、采藥、制涼茶、端午雨、跳鐘馗、斗草、打馬球等。
-
端午起源于中國,吳越之地春秋之前就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
1、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2、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3、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
端午節別稱有:端陽節、天中節、午日節、詩人節、重五節,五月節、龍日、龍舟節、浴蘭節、女兒節,地臘等。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1、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蘇軾《屈原塔》;2、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斗時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胡仲弓《端午》。